標准缺失
專業程度不盡如人意
走訪多家台北月子中心月子中心發現,一些月子中心租用酒店、賓館的幾個樓層就開始招攬生意。房間大多沒有開放式的陽台,環境較封閉,空氣流通差。有的甚至沒有專門廚房,月子餐在其他地方烹飪好再拿到酒店加熱,很難保證食物的新鮮和安全。
贛南醫學院第三附屬婦產科主任曾夷告訴,剛出生的寶寶抵抗能力很弱,如果衛生條件不好、護理不當,會給寶寶和媽媽帶來很多安全隱患。不僅達不到坐月子的效果,反而可能會造成身心傷害。她表示,月子中心向消費者提供的是綜合服務,涉及婦幼保健、住宿、餐飲等多方面內容,不是簡單的家政服務,應嚴格准入門檻,在從業人員資質、食品衛生安全等方面加強監管。
而據了解,現在的月子中心只需要通過工商注冊,領個營業月子中心執照就可經營,准入門檻很低。正規月子中心應完整登記所涉業務範圍,如母嬰護理、月子餐飲等,但不少月子中心登記的經營服務範圍多是母嬰健康管理咨詢,但在實際運營中,往往超範圍經營。此外,不少月子中心都打出“專業醫療團隊保障”“先進母嬰保健護理”等承諾,相關護理人員並沒有考取專業的母嬰健康證。一名月子中心的護理人員告訴,很多“專業護理人員”其實是月子中心推薦家政人員轉行,根本沒接受過什麼專業培訓,所謂的月嫂證,只要出錢就能通過家政服務中心買到。通常,月子中心都會聘請一些退休的醫生或專業的醫護人員,實際上多月子中心數只是看一看問候幾聲,就算是給予了專業指導。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專業醫護人員王清華曾到過贛州某高端月子中心探訪。聽該中心的介紹,為了讓產婦得到最好的休息,月子中心實行母嬰分離制,只在需要喂奶時才會把孩子抱給母親,平時都由護士看護。同時,家屬原則上也不得陪床,每天允許數小時的探訪時間。王清華表示,這看起來是為了產婦好,實際上使產婦身體和心靈都遭受到禁錮,完全違背心理學。產婦是應當好好休息,但也要與他人適當接觸,缺乏足夠的社會交流可能令其產生抑郁情緒。同時,孩子出生後最需要母親的關懷與愛撫,嬰兒期更是一刻也不應該分開,該階段的情感缺失極有可能對其心理發育造成嚴重影響,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此外,去月子中心坐月子,無疑是給爸爸提供了解脫的機會,當妻子最需丈夫關懷、體貼的時刻,丈夫卻不知在哪裡忙著工作、應酬、娛樂,對婚姻關系的維系無疑也是不利的。
曾夷表示,月子中心在國內是新興行業,2015年11月,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發布了《產後母嬰康復機構行業管理與服務指南》,提出月子中心距離不得超過15分鐘車程、24小時母嬰同室、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等規定,但仍缺乏具體的行業規範和標准,也沒有有效的監管。母嬰這個群體很脆弱也很敏感,月子中心作為市場新興行業,應該盡快引導各地成立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促進行業規範化運作。同時,建立行業“黑名單”制度,對發生糾紛或者存在問題的月子中心加大曝光力度,使該行業得以良性循環發展。
- Jul 10 Mon 2017 17:06
月子中心期待規範(三)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